在航天二院二部,活躍著這樣一支肩負使命的創新團隊。他們激情飛揚、敢為人先,用“科技利劍”為國家安全筑起“空天神盾”,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航天精神、總體精神。隨著決勝四季度和“十四五”收官戰的到來,先進防御創新團隊充分調動發揮全員積極性、主動性,將“傳承、博納、務實、創新”的文化融入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中,堅決促進使命達成。
敢于創新 沖刺決勝
“成了!”埋頭在文檔圖紙中的設計師小王突然興奮地抬起頭發出一聲驚呼,向其他成員宣布這個激動人心的進展。“按照這個設計,誤差能避免!”這個振奮人心的突破,凝結著整個團隊在無數個晝夜里的執著求索。許許多多個平凡的日子里,他們日復一日地深入挖掘產品性能、優化設計、拓寬產品邊界適應性,不斷探索新方向、拓展新領域。
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行動派。進入四季度,年度任務進入沖刺期,他們已然把辦公室搬到了試驗場地。項目帶頭人王總負責把控方向,帶領大家奮力追趕進度,試驗分析連軸轉,保證項目的順利進展。田哥深耕專業領域數十年,成為大家口中的“主心骨”,從項目方案論證到設計分析再到項目驗證,每一個環節都少不了他,大家常常戲稱:“有田哥在,項目就搞定了一半。”
團隊中的優秀設計師小黃,對待每一個指標細節都極為認真,十分嚴謹,從優化論證、系統設計到對接迭代、總裝試驗,其扎實的專業功底,敏銳的技術細節洞察力令人嘆服,她深究每一個技術難點,細讀每一條數據曲線,從不放過工作中的任何疑點,巧干實干保障項目工作穩步向前推進。
從技術負責人到航天新兵,創新與攀登每天都在上演,每一名團隊成員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務實、創新”的真正含義。
協同突圍 攻堅克難
九月初的某個深夜,會議室的燈光刺破沉沉夜幕。墻上的老式掛鐘指針已劃過凌晨兩點,大家仍圍坐在鋪滿泛黃圖紙的長桌前,手邊涼透的茶水映照著他們專注的面龐。在距離關鍵試驗僅剩2個月的緊迫節點,項目關鍵系統在攻關過程中波折重重,問題突發。
作為把控整個系統設計方向舵手的劉總親力親為,除了把握大方向,他還跑到試驗場地對每一個測試數據仔細分析,只為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不出紕漏。設計師小周更是主動“挑大梁”,堅持著他一貫“一步一個坎,逐個分析,各個擊破”的準則,做好每一處的質量把關,不放過一絲細枝末節。
日前,開展半實物仿真試驗時,一組異常識別數據引起了大家的警惕。此項工作創新性強、難度大,幾乎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供參考,但團隊對這樣的異常“從不放過”。鄧總立即組織排查,從總體到分系統,大家協同梳理邏輯、推演計算,經過上百次的演算和驗證,終于查漏補缺,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問題突破。
面對緊急任務,團隊還通過“任務優先級排序+成員輪班”優化管理,充分挖掘成員專業優勢,確保核心任務不脫節。一份長達幾百頁的報告,從編寫、復核到校對,大家發揮各自所長,輪番上陣,將“不可能”的任務硬是搶在節點之前完成,搶贏時間仗。
出現問題決不退縮、敢于沖鋒在前堅決啃下硬骨頭。團隊中的每一名成員都用實際行動詮釋了“大力協同、無私奉獻、勇攀高峰”的航天精神內涵。
筑盾育人 薪火相傳
人才是強軍興國的第一資源。一直以來,團隊始終秉承“育人為本,服務航天”的初心,將育人工作做到日常。
青年設計師小張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參數,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,指尖在鍵盤上懸停片刻又繼續敲擊。作為這個新系統的主管設計師,這是他第一次獨立承擔核心算法優化任務。幾個月前,當他接受這項任務時,整個工程組都在為小張能否順利完成任務捏一把汗。
“別慌!”項目負責人隨手抽出草稿紙畫出思維導圖,“記住,設計系統如同搭建房屋,每個參數都是磚瓦,既要確保結構穩固,也要預留升級空間……”
這樣的場景正是團隊“四多”(多渠道引才,多層次育才,多方位用才,多角度勵才)復合育人模式的生動寫照。作為“導師帶徒”計劃的新銳成員,小張同時擁有三位導師,每周四的“師徒茶話會”上,三位導師會同步他的成長軌跡,像雕琢精密零件般調整培養方案。
在此刻年終沖刺的節點上,小張回望這一年的點點滴滴,感概萬千:“以前我總覺得,科研工作就是要有驚天動地的創新,現在明白了踏實做好每一件事的重要性。數據要反復核實,報告要逐字推敲,設備要精心維護,正是這種看似瑣碎的細節,才構筑起整個項目的基石。”大家從小張的眼中看到了堅定和信心。當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的智慧在“導師帶徒”制度中形成接力,這支創新團隊正以人才矩陣的澎湃動能,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續寫著新的傳奇。
二部先進防御創新團隊肩負著重要使命,一次次階段性難題的化解,一個個小目標的實現,讓團隊對推進任務圓滿成功的目標更加堅定。
如今,打贏四季度攻堅戰的號角已經吹響,團隊成員錨定目標,全力以赴,加速沖刺,以必勝的信心和信念確保全年各項科研生產任務和“十四五”圓滿收官。(文/王雅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