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十點半,航天二院706所產品交付中心的燈還亮著。楊森揉了揉發酸的眼睛,盯著電腦屏幕上的參數表嘀咕:“再測兩遍,這次設置的參數按理說能準。”鍵盤敲得噼啪響,杯子里的水早已涼透,旁邊堆著寫滿測試結果的紙。
在產品交付中心,楊森外號“森哥”。論資歷不算最老,論技術卻是公認的“頂梁柱”。他的手機常年24小時開著,平均每天接幾十通電話,即使進用戶現場手機關機,不管多晚,出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復未接電話。“咱干售后的,手機就是‘急救熱線’,響鈴比鬧鐘還準時。”他常笑著說。
問題在哪,人就在哪
森哥的戰場從來不在辦公室。去年深秋,西北用戶現場的設備突然罷工,當時他剛從安徽修完設備準備回駐地,接到電話立刻改簽車票,路上啃著涼透的煎餅果子,腦子里已經開始過故障清單:“傳感器?程序?還是線路接觸不良?”
到了現場,經過一番檢查,發現是用戶操作不當導致電源故障,他抄起工具開始更換備件,3個小時后,電源更換完畢,設備屏幕亮了起來。
這樣的“急行軍”,森哥記不清有多少回了。東北零下20多度的倉庫,他裹著軍大衣蹲在貨架底下更換傳感器;40多度的廠房里,他蹲在機器旁調試,后背的衣服濕了又干;就連大年夜,也有客戶打電話來:“設備突然開不了了,明天一早就要用,需要遠程指導一下”,他放下手中的筷子,找了個安靜的地方,耐心地開始給用戶 指導。
腦子里裝著本字典
森哥的“神”,全在“死磕”倆字上。他的工位抽屜里,塞著幾沓泛黃的筆記:有設備接線圖,有常見報錯代碼對照表,還有各種“奇怪問題”的解決記錄。
“跟森哥合作,最踏實的就是他不說虛的。”項目經理老杜說,“有回研發的新設備總在高溫下死機,我們查了半個月沒找著原因。森哥來了,蹲在車間觀察了一天,發現是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控制板上,溫度飆高了5度。最后加了個遮陽罩,問題就解決了。”
同事們說他是“百事通”:研發找他驗證需求,他能當場說出設備極限參數;客戶培訓,他能用大白話把復雜原理講得明明白白。
守著最后一道防線,心里踏實
在產品交付中心,森哥的工齡不算最長,卻是大家心里的“定盤星”。有人問他:“干了這么多年售后,沒想過轉去更有挑戰性的崗位?”他搖頭:“售后是產品和用戶的最后一根線,線斷了,用戶就寒心了。我守在這兒,就是讓用戶知道,咱家的產品,一輩子都有人兜底。”
從晨光微露到星光滿天,森哥的手機鈴聲從未間斷。他很少坐在辦公室的工位上,一個書包,一個工具箱,隨時就奔赴用戶現場去解決問題。
這就是森哥的故事——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;沒有鮮花掌聲的榮耀,只有客戶那句“有森哥在,我放心”。他用最樸實的方式,詮釋著“靠譜”二字的分量:在產品交付的路上,他是客戶最踏實的“守夜人”;在平凡的崗位上,他是無數奮斗者最真實的模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