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戈壁的風永遠帶著棱角,像鈍刀反復刮擦人的皮膚。我攥著工具跳下車時,鞋底落在沙土上,壓出細碎的聲響。
抬起頭才發現,荒灘上竟有成片的梭梭樹倔強地昂著頭。別看它們個頭不高,根系卻牢牢扎進十米深的地下。這些戈壁最忠誠的衛士,也是我們此行并肩作戰的伙伴。
及時避免的一場“浪費”
一大早,小分隊就來到了目的地,迅速卸下基座、展開天線、連接設備,一鼓作氣完成了試驗設施搭建。
“各組注意,風力已達七級,提前做好防風措施!”不一會兒,對講機里就傳來急促的指令。
技術員小李整個人趴在設備支架下,防曬服被沙粒打得噼啪作響,他卻像釘子一樣釘在地上,手指還不忘靈活地調試著傳感器接口。小孫則頭也不抬地擰緊螺絲,汗珠順著脖頸滑進衣領。
正午,太陽很大。我和劉哥蹲在屏幕前,他一邊用筷子戳開自熱米飯加熱包,一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曲線。“這些數據對后面的試驗至關重要,必須要仔細核對清楚。有次系統突然報警,米飯灑了半盒,我們愣是顧不上收拾,守著屏幕分析了整整兩個小時?!彼{光映著他眼角嵌有沙粒的皺紋,笑容卻格外明亮。
小分隊承擔的任務是產品測試的一個關鍵環節,進入戈壁開展試驗是常態。隊員們不僅有急需攻克的技術關,還面臨著深入戈壁的交通關、晝夜溫差極大的環境關、免不了得吃方便食品的飲食關……這些都要一個個闖、一關關過。
在分析完數據的空檔,劉哥快速扒拉了兩口飯。他抬起頭望向遠方:“這些梭梭樹,不也是被風沙埋了又冒頭,才守得住這片戈壁?”
還沒等我細想,變化突如其來:軟件界面突然出現一小段異常波動!
“快,檢查全部傳感器接口!”聽到指令的小孫快步上前,一個一個接口迅速辨別;劉哥則詳細記錄數據,向后方發出了現場異常的報告。
面對任何可能影響試驗的細微瑕疵,團隊始終保持著極致的審慎。不久前,總體專業設計師小韓在飛行試驗即將開始前發現了一項異常數據,頂著壓力叫停了試驗,最終避免了一場無效的飛行。
暮色初臨,緊急轉場的命令從后方傳來。試驗隊在對劉哥發回的數據進行分析后,為確保萬無一失,決定調整試驗場地。大家緊張有序地拆卸設備、打包裝車。
設備車的燈光搖搖晃晃,后視鏡里的梭梭樹漸漸縮成模糊的剪影。小分隊繼續朝著幾百公里外的新陣地疾馳。此時他們已經在戈壁灘奮戰了十多個小時。
穩妥可靠的一次“成功”
后半夜的戈壁灘像頭蟄伏的巨獸。車窗外,狂風卷著流沙在月光下翻涌;車內,技術員們正在顛簸的車廂里補覺。
換了地方,我整夜都難以入睡。只依稀記得,荒灘上,一株株梭梭樹浮現在我眼前。它極耐熱,在蒸發量幾千毫米、地表溫度達到60-70℃時竭力生長;它也極抗寒,木質部發達使它能夠忍受零下40℃的低溫,柔韌又頑強?;璩恋乃查g,我緊了緊身上的大衣,爭取能多睡一會兒。
當第一縷晨曦染紅天際時,小分隊已在新的試驗場展開設備。大家動作干凈利落,但難掩臉上的疲憊。風沙裹著寒意往衣領里鉆,有人裹緊外套繼續調試設備,呼出的白氣很快消散在風里,臉頰被吹得泛起紅色,可手里的動作卻絲毫不敢怠慢,每按下一個按鈕、每記錄一次數據,都帶著十二分認真。
約莫一小時后,身旁的隊員們臉上漸漸露出喜色。
“數據吻合!試驗成功!”對講機里的歡呼聲穿透風沙。大家相視一笑,互相擊掌擁抱,一股暖流涌上心頭。
晚霞漸漸鋪滿天空,將戈壁灘染成橘紅色。我們收好設備,踏上返程的路。車窗外,依舊只有梭梭樹不時閃爍。
這幾日的試驗過程,如電影般在我腦海中一一閃現,團隊李總反復念叨的那句話,更如同濃墨重彩的“彈幕”:
“絕不把隱患留在飛行前!”
一線手記:
跟著試驗隊在戈壁工作的一段時間,我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下了無數個讓人熱淚盈眶的瞬間:辦公室里,李總帶著設計師熬夜核對參數,餓了就啃干糧,困了就瞇會兒接著干;試驗場上,隊員指尖凍得發紫仍精準操作,小王手被劃傷卻笑稱“試驗成功最重要”。
他們就像戈壁的梭梭樹,不斷向下扎根,不畏困難、不懼挑戰,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,筑牢科技創新的根基,建成守護祖國邊疆的鋼鐵長城,用“愛國、創新、忠誠、擔當”的精神,踐行著航天報國的錚錚誓言。(文/殷允長 海報/張彤、杜宜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