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猶豫一萬次不如實踐一次!”
“創新不在云端,而在問題里。每一個堵點都是突破的起點!”
“今天我們在模型庫種下一顆種子,明天它必將長成支撐建設航天強國的參天大樹!”
這是二院706所MBSE數字化研發團隊時常掛嘴邊的三句話。
面對洶涌澎湃的數字化浪潮,團隊憑借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,硬生生闖出了一條技術新路,成功搭建起產品級數字化研發平臺,開啟了對相關產品數字化研發的探索研究之路。
在干中學
現實遠比想象更艱難。
研發團隊需要做的并非是亦步亦趨地跟隨,而是要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路。
項目初期,團隊仿佛被一道“天塹”阻隔,面臨著諸多難題:專業建模知識匱乏、工具鏈不完善、模型庫近乎空白……面對如此困境,團隊安老師的一句話點燃了大家的斗志:“干本身就是學習!”
干,就對了!
從黑盒視角過渡到灰盒視角,再轉變為白盒視角,大家迅速明確了建模技術的攻關方向。
大家如饑似渴地啃讀文獻、學習標準,深入鉆研建模理論和方法,各種工具書幾乎被翻爛。白天,大家四處調研取經,晚上,則進行推演復盤。大家僅用三個月時間,就攻克了系統建模這一難題。
團隊成員不僅成功突破了技術瓶頸,更打破了“不可能”的心理枷鎖。
一場與時間的賽跑
如果說系統建模是攀登珠峰,那么接下來的重點項目申報,便是一場與時間展開的激烈賽跑。那段日子里,辦公室的燈常常徹夜長明,項目團隊反復打磨申報方案,為一個技術細節而爭論到面紅耳赤。
最終,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評審。團隊成員小李驕傲地表示:“我們要打造的是航天裝備研發的‘數字新基建’。”
項目啟動后,更大的考驗紛至沓來。平臺研發需要打通系統、結構、電路、軟件多專業壁壘,而傳統研發模式下形成的思維定式,宛如一道道無形的圍墻。
關鍵時刻,安老師再次帶領大家開展“頭腦風暴”:每周四下午,所有專業組都要帶著“手術刀”來開會研討,大家直擊業務痛點,敢于向自己開刀、向“專業孤島”開刀、向思維慣性開刀。
正是這種“破界”精神,讓團隊在6個月內突破關鍵技術,完成了平臺研發。該項目以優異成績通過驗收,并獲評集團公司2023年度優秀數字航天重點項目。
我們無所畏懼
平臺建成僅僅是個開始,真正的考驗在于應用落地。
通過構建“培訓-實戰-迭代”三位一體的試點實施路徑,團隊組織設計師在數字化環境中進行“真刀真槍”的演練。
“將相關成果應用于實際產品,充分暴露問題,為數字化研發模式探路”。安老師和小李迅速組建實施團隊,開展全流程試點驗證工作。
在試點過程中,團隊實現了多個“首次”突破,更首次在電腦屏幕上見證了產品數字生命的誕生。
在某產品系統建模過程中,總體設計師小李經歷百余次模型迭代,不斷積累并完善系統數字模型,提升模型置信度,加速研發迭代與創新。“以往都是手動進行建模和賦值,如今借助數字化手段能夠自動生成模型并提取參數,效率顯著提高!”結構設計師小何說道。
截至目前,試點應用相關成果已在多個產品推廣應用,為產品數字化研發模式轉型奠定了應用基礎。(文/牛家樂、李俊杰、劉昊元 攝/王宇豪)
一線手記:
“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”,這句話,深刻地道出了創新之艱難。面對數字化轉型這一長期且艱巨的任務,這支年輕有活力、敢于率先嘗試的青年團隊,遭遇挫折卻毫不氣餒,愈受挫折意志愈發堅定。于他們而言,沒有跨不過去的溝壑,沒有攀登不上的高峰。這背后,是對初心的堅守、對事業的執著,以及對人生價值的不懈追求。